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how is the routing table populated and used in a router?

路由器屬於開放系統互連 (OSI,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模型第3層設備,認得IP住址,負責跨網段的封包繞送 (routing)。其繞送依據路由器內的路由表 (routing table),內含依序由緊到鬆的多條 路由 (route),每條路由指明封包去處IP若符合某 目的網段 (destination network),可由路由器何 出口 (exit) 送出,以儘早到達目的地。

路由表的路由分成 靜態路由 (static route),及 動態路由 (dynamic route) 兩種。動態路由須由網域管理者開啟同一套 路由協定 (routing protocol),透過路由器彼此交換路由資訊,收斂 (convergence) 後學得。動態路由好處可自動因應網路拓樸變化,適用於大型網域路由管理,缺點為路由收斂須消耗資源及時間。靜態路由則由路由器管理者設定而得,好處是省下路由學習的資源及時間,缺點是無法自動因應網路拓樸變化,適用於小型網域管理。

路由表最後一條路由稱為 預設路由 (default route),凡是無法匹配路由表前頭路由的去處 IP 住址,皆由此通吃靜態路由決定轉送出口。因此,網域 尾端網段 (stub network) 常將其路由器的預設路由設定為網段對外出口,遇到目的地不在尾端網段內的封包,一律往網段對外出口轉送。

how ar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used in an enterprise network?

無線區域網路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為 IEEE 802.11 無線通訊標準,使用 2.4 GHz 及 5 GHz 的無線頻道,適合距離約 100 公尺範圍的家庭、辦公室、校園環境之用。WLAN 使用載波感應多重存取與避免碰撞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 技術,判斷何時及如何在無線網路上傳送資料。WLAN 提供隨意 (ad hoc),共連 (tethering),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三種通訊模式。基礎設施模式下,眾多客戶設備以無線方式聯結 (associate) 到骨幹存取點 (AP, Access Point),再利用有線骨幹設施通往上游。無線用戶端聯結 AP 存取點過程,可以採用 被動 或 主動掃描(探測)方式。採用被動方式時,AP 須定期廣播發送包含服務區代碼 (SSI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支援的無線標準、安全組態等服務公告,供用戶端選用。

無線區域網路控制器 (WLC, Wireless Lan Controller) 提供網頁設定畫面,可利用 IEEE 制定的無線存取點控制及部署協定 (CAPWAP, 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管理多個 AP 存取點和無線區域網路。CAPWAP 協定源自輕量存取點協定 (LWAPP, Lightweight Access Point Protocol),增添了資料片傳輸層安全 (DTLS, Datagram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機制,可建立加密的資料片(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通道,於 AP 和 WLC 之間傳送訊息。

    Reference:
  1. CCNA2: 12 WLAN Concepts
  2. CCNA2: 13 WLAN Configuration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how do hosts get a reliable connection settings in an IPv4 or IPv6 network?

動態主機組態協定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為一種客戶設備向網段伺服器詢問連網組態的協定。DHCPv4 經過探索,提供,請求,確認四步驟,可為客戶設備提供完整 IPv4 連網組態,包含自己的 IP,遮罩,對外閘道 IP,DNS 伺服器 IP 等資訊。

在 IPv6 環境,主機介面可自動生成鏈路本地住址 (LLA, Link Local Address),但僅供和本地路由器交換訊息,無法對外使用。至於完整 IPv6 連網組態,包含可對外使用的全域單點傳送位址 (GUA, Global Unicast Address),前置碼 (Prefix) 長度,對外閘道,DNS 伺服器等,則須主機接收網際網路控制訊息協定 (ICMPv6,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的路由器公告 (Router Advertisement),依其建議取得。

主機利用無狀態住址自動設定 (SLAAC,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協定可取得 IPv6 GUA 住址。其中,無狀態取得之住址並無統一管理,可分成純 SLAAC 取得法,及 SLAAC 加無狀態 DHCPv6 取得法。有狀態取得之住址受統一管理,即所謂有狀態 DHCPv6 取得法。不管是有狀態或無狀態取得之住址,主機都會利用重複位址偵測 (DAD,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機制,確保取得的 IPv6 GUA 唯一,不和網段內其他主機重複。遇網段內無 DHCPv6 伺服器,路由器可開啟 DHCP 轉送代理 (Relay Agent) 功能,提供 DHCP 轉送服務。

首站備援協定 (FHRP, First Hop Redundancy Protocol) 可建立區網對外虛擬閘道,其背後對應多個實體對外閘道,能避免單點故障影響對外連線,提升區網對外可靠性。熱待機路由器協定 (HSRP, 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 為思科專屬 FHRP 協定,思科另有閘道負載平衡協定 (GLBP, Gateway Load Balancing Protocol)多提供負載平衡能力。至於開放的 FHPR 協定則有虛擬路由器備援協定 (VRRPv2/v3,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ICMP 路由器查找協定(IRDP, ICMP Router Discovery Protocol)等。

    Reference:
  1. CCNA2: 07 DHCPv4
  2. CCNA2: 08 SLAAC and DHCPv6 Concepts
  3. CCNA2: 09 FHRP Concepts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why th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 is needed in a higher-end switch?

延伸樹協定(STP, Spanning Tree Protocol)為一種中階交換器功能,允許多部交換器串接而不會形成迴路,造成廣播風暴。其原理為將交換器之間連線形成的圖形拓樸透過學習轉換成樹狀拓樸,讓任兩部交換器之間只有1條路徑相連,避免形成迴路。樹狀結構的學習過程會用到OSI模型第2層的橋接協定資料單元 (BPDU,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訊框,彼此交換資料,最後收斂決定:哪部交換器要當根橋接器 (root bridge),各交換器的骨幹埠 (trunk port) 看是要成為連向上游的根連接埠(root port),連向下游的指定連接埠(designated port),或暫時關閉的備用連接埠 (alternate port),大家講好以免形成迴路。

STP協定有諸多改良版本,例如思科專屬的增強型逐個虛擬區網生成樹 (PVST+, Per-VLAN Spanning Tree Plus), Rapid PVST+。另外,亦有公開的IEEE快速生成樹協定 (RSTP,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提供比 STP 更短的學習收斂時間;IEEE多重生成樹協定 (MSTP, 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則可將多個 VLAN 生成樹 由少數幾個運算個體負責,節省運算資源。

交換器允許設定存取埠 (access port) 啟用 PortFast 加速功能,直接接受終端設備訊框,加快存取速度;亦可設定存取埠啟用 BPDU Guard 防護功能,遇到設備送來BPDU訊框時,關閉該連接埠,避免形成迴路。

    Reference:
  1. CCNA2: 05 STP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why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VLANs) are often used in an enterprise network?

虛擬區網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為一種高階交換器 (high-end switch) 功能,其特色包含如下:

  1. 可依須求,將交換器某連接埠 (port),綁定到某網段 (VLAN ID),凡連線此連接埠之設備流量,將歸屬該網段。也可將某網卡 MAC 住址,綁定到某網段 (VLAN ID),凡該網卡進來之流量,將歸屬該網段。
  2. 只有歸屬同一個 VLAN ID 的終端設備,才能收到彼此廣播 (broadcast) 及單播 (unicat) 訊息。
  3. 若依部門分配 VLAN ID,有助於部門內安全互通,不受其他部門干擾。
  4. 交換器連接埠分成存取埠 (access port) 及骨幹埠 (trunk port)。存取埠 負責連到終端設備,須設定屬於哪個網段 (VLAN ID)。骨幹埠 負責連到其他交換器 (switch) 或路由器 (router),會在傳送接收訊框 (frame) 時,利用額外添加的特定標籤 (tag) ,區別訊框所屬 VLAN ID,故可同時傳送接收各虛擬區網訊息。

另外,虛擬區網 遇不同 VLAN 網段 須要交換資訊時,必須透過 VLAN 網段的對外閘道器 (gateway) 繞送封包。為節省介面成本,常將 路由器區網介面 切割成很多 子介面 (subinterface),每個子介面對應一個 VLAN 網段的對外閘道器。

動態骨幹協定 (DTP, Dynamic Trunking Protocol) 為思科專屬協定,在思科 Catalyst 2960 和 Catalyst 3650 觸媒系列交換器上會自動啟用,依連線雙方的組態匹配,加速連接埠決定要當成 存取埠 或 骨幹埠 使用。

又企業常使用第 3 層交換器 (Layer 3 Switch),其支援硬體式交換,可達到比路由器更高的封包處理速率。在第3層交換器上,設定 VLAN 路由時,不須切割子介面,只要在各虛擬區網介面 (vlan interface) 設定其閘道IP住址,再啟動路由繞送 (ip routing) 功能即可。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why use high-end switches in an enterprise LAN environment?

企業 (enterprise) 若在區網 (LAN, Local Area Network) 使用第1層 (OSI Model Layer 1) 集線器 (Hub, Repeater, Concentrator) 設備互連,其缺點是整個集線器連線的設備同屬一個踫撞區域 (Collision Domain),任一組網卡佔住頻寬講話,其他網卡就只能旁聽等候,集線器一次只允許一組網卡對談

企業若在區網使用第2層 (OSI Model Layer 2) 交換器 (Switch, Bridge) 設備互連的好處是,由於交換器會學習 MAC住址表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Table), 記錄每個 MAC 住址曾出現於哪個交換器連接埠出口,因此,若去處 MAC 住址所在的出口不衝突,交換器一次允許多組網卡同時間對談

如上所述,針對1對1單播訊框 (Unicast Frame),企業若在區網內使用交換器,於收到訊框 (frame) 時,依照其去處 MAC 住址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欄位值,決定訊框轉送的連接埠出口,將可提升同時間會談量,達成增加頻寬效果。這效果乍看不錯,但其實是所有第2層交換器設備的基本功能。至於較高階的交換器 (high-end switch),其實還支援延伸樹協定 (STP, Spanning Tree Protocol),及虛擬區網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功能。上述這3種功能有一共通特色,就是皆可以為區網流量 (traffic) 作適當分隔,讓流量儘量只往該去的路線送,不讓不該看的人看到。

    簡言之,企業在區網內會使用較高階的交換器,可歸結原因為其看重如下3種分隔區網流量功能:
  1. 支援 MAC 住址表,可依照去處 MAC 住址,決定訊框轉送出口,提升同時間會談數
  2. 支援延伸樹 STP 協定,遇多部交換器串接時,可決定各連接埠暫時開啟或關閉傳送功能,不會出現迴路造成廣播風暴
  3. 支援虛擬區網 VLAN 功能,可任意跨交換器轉送訊框給相同 VLAN 接收者,不擔心資料外洩給其他 VLAN 用戶